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工作室成员 马占银
“有效教学”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有效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究,力图超越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所需求的思维型教学文化。
关于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论很多,我同意一个学者的观点;只有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发展良好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我认为大体体现三个方面;学生的求知欲,“我想学”、“我要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我会学”;学生完成了学习目标,“我学会”了。学习应着眼于“持久”二字,真正有效的学习,不能当时学会转身就忘了,而是要能持久的保持学到的东西,并且能举一反三,真正引起自己经验的变化。
“有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因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为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以求改革教学方式,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众多其他课程的同时,以最短的时间学习好语文,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一、师生对话平等和谐——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
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性交往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教学过程既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也是师生间、学生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教师与学生正是在相互合作与交往中才得到发展的。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一堂生动活泼、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尽管外在表现形式多样,但本质是师生关系民主和谐,教学双方彼此认同、相互理解、情感交融,课堂成为一种幸福生活。
㈠转变教育观念,构建新型课堂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开展“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语文活动教学形式,就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途径。教学过程活动中,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适宜参与、探究、创造的动态、开放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开展探究式学习、解决问题学习、交往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以及有意识的接受学习等活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会逐渐养成。
㈡创设情境,激活语文课堂气氛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是变化的,动态的,课堂教学不是在预设中按部就班地进行,它应当根据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求知的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认为体现课堂教学不同主体之间的交往性,以四种形式进行:
教师——学生的对话;
学生——学生的对话;
学生——文本的对话;
教师——文本的对话。
在课堂教学中,立足于学生自身的特点,追求孩子们的快乐源,让孩子们多元解读文本,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因此,课堂上呈现了五彩缤纷的精彩场面。
㈢充分发挥“讨论”优势,放手学生自主学习
“讨论是交换智慧,吵架是交换无知”。教师要提供有分歧有深度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交换各自不同的想法,在合作交流中提高认识,解决问题。
目前很多语文课堂的讨论流于形式,主要原因是重点没有放在“交换”二字上。首先,教师要明确哪些问题能够讨论,值得讨论。答案有多种可能性的问题,那些可以简单的用是或非来回答的问题就不值得浪费时间来讨论;关于课文重难点的问题需要讨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讨论应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择难易适中的问题。
其次,教师要认真组织课堂讨论。在提出问题后要先预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一下问题,让思维先动起来;分组以3到5人为宜,教师要监督每个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积极思考发言,当发现方向明显错误的讨论时要及时引导,保证讨论的顺利展开;学生发言时,教师要适时的评价,对学生独到的见解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保证学生继续探讨的热情和兴趣。总之,整个讨论过程,我们要做到有作有合、有议有思、有说有听、有放有收。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对话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并且通过这种对话形成一种流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内容丰富立体——实现有效课堂的基础
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寡味。我以为,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增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阅读量,激发对问题的思考,以期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采、趣味盎然,从而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
㈠深入文本,与作者心灵沟通
语文课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这里有的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一幕幕色彩缤纷的生活场景,一回回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一幅幅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
教师在接触一篇课文时,首先要抛开那些教辅材料,潜心理解文本。反复诵读,读得琅琅上口,读懂文章内容,读出文章情感,细察深思,形成自己对教材、对一篇课文独到的认识。
教师在深入理解课文后,还要从课文中跳出来,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上去审视眼前独立的每一篇课文。
教师有了自身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及相关材料的积淀,再回到刚开始接触的课文,感受会更深刻,视角会更广阔。只有潜心文本,才能做文本作者的知音,实现教者与作者的心灵沟通。
㈡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切不可喧宾夺主,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味。
如:教学《鸟的天堂》中,先为学生播放了相关视频,然后出示第8自然段中句子;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我通过让学生先看再读,边看边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摩、欣赏,不断地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颤动”、“展示”这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用其他词来替换。如用“显示”、“出现”或“抖动”、“晃动”等,用哪组词更好?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学生在讨论、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到“展示”是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突出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颤动”是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课文把微风吹动,阳光照耀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不但美丽而且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榕树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简约明快——实现有效课堂的关键
简约明快的课堂教学是有生成力的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需要更高素质的教师,“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看似朴素的东西,却往往是最真实而又深刻的。
㈠教学内容简约
把握有限的学习时间、精力,选择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留下思考的悬念,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㈡教学环节简化
不必设那么多的学习环节、学习障碍、陷阱让学生去钻。诸如“你是怎么体会到的?”“你是怎样想到的?”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追根究底的提问,会使学生感到恐惧,丧失探究精神。
㈢教学方法简便
简便的教学方法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经过努力就可以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好方法是真正能为人所用的有效的方法。
㈣教学媒介简单
教学可以去掉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克服“浪费”。不扼杀学生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力。
㈤教学用语简要
课堂中除却了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省去了不必要的言说,就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样明净,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如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时就尽量简化课堂教学:第一课时首先创设情景导入课文,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其次学习生字新词,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内容大意;第二课时首先联系课文内容填空(20世纪是一个世纪),然后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20世纪科技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句子,最后指导说话、写话、拓展练习。
有效的语文教学都深层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即学情清楚,目标明确,过程简约,方法适宜,因学而导。“删繁就简”的背后是高超的教育机智,是“标新立异”的教学思想的诠释与演绎。“语文是简单的”“语文是快乐的”“语文是开放的”,道出了语文学科的本真。“目标设置要小一点”“教学过程要实一点”“使用方法要纯一点”,点明了语文课的操作要点……
四、训练扎实灵活——实现有效课堂的载体
杨再隋教授曾说过;“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
㈠落实训练,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语文课就要扎扎实实地上,语文课上就要讲“字、词、句、篇”,就要训练“听、说、读、写”。同时,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抓住关键文字, 品读精妙词语,咀嚼文章的神韵,从而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语感不断地增强。
例如;结合语文课本中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有选择地开展以下活动;一是背诵比赛。采用小组为单位进行背诵比赛的办法,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提高了背诵的速度,节约学习的时间;二是故事会。在语文课本中,有一些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故事性比较强,学生学起来也不太难,如《杨氏之子》等,可让学生先自读,读后让学生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恰如其分地进行点拨,效果也很好;三是朗读比赛。像《匆匆》等语言精美的散文诗歌,可以先让学生课前预习朗读,然后课堂上随机抽人朗读,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㈡巧妙布置作业,减轻负担提高质量
在课堂教学结束时,通过布置练习与作业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形成实践操作技能。一个成功的作业可以总结知识体系,加深课文理解;检测学生掌握程度,了解教学效果;巩固强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依据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课堂及时回忆要比六小时以后回忆的效率高出四倍)。但须注意的是,我们应选取适量、适度、精心设计。
例如;二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课,是三组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这些词语既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又描绘了秋天的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课后,我给孩子们布置了搜集图片的作业,请小朋友们用图片来展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景色宜人”等词语,并把这个词语写在图片下方。面对这项学习,学生完全没有心理压力、记忆负担和作业负担。他们有的上网搜集图片,有的用彩笔绘画来展示,更多的孩子是从家里的照片中寻找记忆……这种作业过程使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就达到了理解、思考和记忆。
无论是课上练习,还是课后作业,都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适合学生的练习,让他们在总结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够举一反三,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